查看原文
其他

专家:年轻人不生小孩不对,子女也是消费品……网友:建议专家不要建议

4月12日,

多个关于“生小孩”的话题

   登上微博热搜,引发关注。

其中#专家称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#

登上微博热搜第一,引发关注。



经济学家:

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



根据报道,4月11日晚,在一场线下活动中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出席并作主题演讲。在演讲中,陈文玲表示,“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。”



在她看来,按照经济学家贝克尔的行为经济学说,子女也是消费品,而且是长周期的消费品,是可以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。“所以,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,你没有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,他的价值是超过你购买其他消费品的价值”。



而在评论区,陈文玲的言论并没有得到年轻人的支持。网友表示:“年轻人不好骗了”“建议专家多生少说”“消费品?有娃的没娃的当娃的听了都沉默了”……



与此同时,经济学家马光远去年说过的一段话也引起讨论。


他当时表示,在中国经济好的地方,大家都爱生孩子,经济不太好的地方,不爱生孩子。“有担当、有责任、有经济实力的人一定要多生孩子,这是改变中国经济预期的一个关键。”



媒体评论:粗暴的“劝生”

反而把年轻人都吓跑了



陈文玲的言论登上热搜后引发广泛关注。


澎湃新闻发布评论表示,这种以经济学视角解读生孩子,即便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,却很难达到“催生”的效果,招人反感也是可以想象的。


就像有网友感慨的,这都不拿人当人看,人都变成“消费品”了,生再多有什么意义呢?而且这完全是父母视角,当孩子听到自己成了“耐用消费品”,谁的心里会舒服呢?所以专家这番自以为高明的发言,真是谁听谁别扭。


另外,北京日报评论指出,虽然国家鼓励生育,但没有强制生育,更是通过各种政策调整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。相比之下,专家一句“年轻人不生小孩就不对”与政策不符,并且缺乏与年轻人的共情;“子女是长周期耐用消费品”的比喻,则是典型的引喻失义,是对生命延续和传承的误读。


而红星新闻评论则表示,粗暴的“劝生”,可能起不到劝的作用,反而把年轻人都吓跑了。如果真要劝生,不妨先弄清楚年轻人为什么不生。要潜移默化地从观念上引导、培养年轻人的生育意愿,也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育环境,让他们能自主自愿地生,无所顾虑地生。


“生孩子”连上多个热搜!



此外,

关于“生小孩”的话题

连登多个微博热搜



关于“生孩子”这件事

大家各持己见


有网友表示

“28岁差点丁克的我,

居然想通了生孩子的意义”

“生孩子不是投资项目,

而是玩一场养成游戏”

“正视自己的生育价值,

不要为别人生孩子”



有网友认为

养宠物比养孩子轻松多了

只要考虑宠物的吃喝拉撒

但养孩子则面临住房、

生育、教育等诸多现实压力


还有网友表示

“生不生都好,别后悔就行。”



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,适龄群众生育意愿降低与独生子女成长背景、婚育观念变化、养育成本升高、生育与个人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等诸多因素相关,是一个影响较大且复杂的社会问题。


“不能简单地去否定年轻人的选择。”董玉整表示:“我们应该客观、全面地看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多种原因,在此基础上寻求真正能够解决问题、符合各方现实需求的有效方案。”


建议“专家”的建议靠点儿谱,

说话别违人情、违人性



除了关于生孩子的言论,

还有多条“专家建议”冲上各大热搜榜:

有的专家称北京打车太便宜,

网约车是北京堵车的罪魁祸首……


尽管网友早就开玩笑

“建议专家不要建议”,

可还是经常会看到一些

奇葩的专家观点被推上热搜。


很多网友认为,

这些建议不接地气,

如果是专家真实意思的表达,

既不可信,也不可行。


专家是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,因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优势,能提供专业性的见解,而成为公众认可并尊重的对象。专家有不同观点和判断很正常,网友见仁见智也合理,通过交锋双方才能取得共识。


可一段时间以来,欠缺科学、违反常识、逻辑不通专家观点层出不穷,“专家”不再权威,甚至沦为拍砖对象,被网友戏称为“砖家”,有些专家的观点已不能代表学术界,更难以让公众信服。


分析不靠谱专家高谈阔论哗众取宠的根本原因,是脱离实际、脱离群众。身为专家所应有的科学地基没有打牢,没有科学精神,更不愿意在冷板凳上做一些严谨细致的研究工作。


还有一些“专家”更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,丢掉了学术规范和社会责任。脱离了当下社会实践和基层民众,掌握了点理论皮毛就削足适履,不了解具体实际就大言不惭,混了个什么头衔就高人一等,说话盛气凌人、建议天马行空、观点不容置喙。


这样的专家,能提出什么样的观点,可以想见;心明眼亮的公众不买他们的账,实属必然。


当然,绝大多数专家都言之有物观点鲜明,值得公众信任。但是,一小部分专家信口开河的毛病足以引以为戒。


只希望“奇葩说”的专家多练练内功、接接地气,说尊重科学规律的真话、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话、不违人性人情的人话。














/北京日报、澎湃新闻、红星新闻、中国新闻社、新浪财经

校对/张亚微
责编/贾阳阳监制/刘洁
更多热文

又一轮沙尘要来 | 石家庄地铁6号线有最新消息 | 7名被拐儿童,急寻亲生父母!

集中发布!石家庄又有新动作!涉及长安区、桥西区、新华区、裕华区……

@河北所有打工人!这篇文章请务必转给领导


分享、点赞与在看都在这儿点下给小编加鸡腿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